人才培养FOSTER
 
 
 

研究生教育

当前位置: 首页>>人才培养>>研究生教育
 

一级博士点

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

宁波大学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学科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,依托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浙江省一流学科(A类)和浙江省重点学科。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56年建立的原宁波师范学院,后在宁波三所高校所合并的相关电子类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。现已具有物理电子学、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、电路与系统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,以及两个新增的研究方向智能芯片与系统、智能制造与机器人。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、浙江省151人才工程、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等在内的45人高水平师资队伍,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8人,副高级职称教师18人,博士生导师36人;拥有包括教育部“111”创新引智基地、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、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红外材料及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;近三年,承担国家级项目33项,其中国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项、重点项目4项,到账纵向经费3300万;在IEEE Trans. Ind. Electron、IEEE Trans.   Circ. Syst. I、IEEE Trans. Power Electron、Optical Letters、Nano Letters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370篇;授权发明专利180项;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、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4项、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;授予硕士学位173人,在相近学科培养博士14人,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。

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教授:英国Napier大学博士。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负责人,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(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)负责人,入选浙江省“新世纪151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,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,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、浙江省EDA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IEEE Trans. on Circuits &   Systems II 副编,通信学报编委。主要从事低功耗集成电路的综合、优化与设计,环境微能量俘获技术,电子设计自动化(EDA)等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(其中重点项目3项)、省部级项目10多项。在IEEE   Trans. on Indus. Elect.,IEEE Trans. on Power Elect.,   IEEE Trans. on NanoTech.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。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。曾获2003年苏格兰政府   SMART奖1项,2012年、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、三等奖各1项,2017年、2019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。

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

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是宁波大学首批一级博士点之一,博士点依托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浙江省一流学科(A),已形成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浙江省特优人才、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、第一层次资助/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。学位点已形成了通信与信息系统、信号与信息处理、移动计算与智能感知、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、生物医学信息处理、量子信息与通信6个稳定的学科方向,同时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。依托“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”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、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、“多媒体通信”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“新型通信与信息技术”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“新型通信技术与系统”教育部引智基地、浙江省移动网络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;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;4篇学位论文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;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、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奖项。

  学位点负责人邵枫教授:浙江大学博士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、浙江省特优人才、浙江省“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培养人员、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、宁波大学首批“浙东青年学者”、宁波大学“浙东学者”,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、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一级博士点负责人、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团队负责人,SCI期刊IEEE AccessPLOS   ONE编委、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理事、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、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、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青工委委员等。近年来主要围绕三维视频系统的采集、编码、显示等核心环节的高效表示与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,提出针对三维视频数据的感知、编码和评价模型,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。先后负责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。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./JournalIEEE TIPIEEE TCYBIEEE TMM, IEEE CSVT)论文40多篇。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、三维视频信号处理与压缩、图像与视频质量评价等。

 

级博士点

电子科学与技术

01 物理电子学

该学科方向在电子、通信、光学、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电子和通信光器件的发展前沿,主要围绕新型电子和光子通信器件领域,开展新型红外光纤、波导、薄膜、微纳光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戴世勋、简家文、金庆辉、周亚训、张培晴、林常规、邹杰、吴端端、胡子阳、孔祥燕、潘尚可、陈王华、张晓伟、陈飞飞、焦清、盛艳、王国祥、刘自军、吕业刚

 02 电路与系统

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芯片能量自供给、新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、嵌入式电子系统、智能仪器仪表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领域,开展新型电子和传感器件及电子集成系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储著飞、汪鹏君、张跃军、陈伟伟、郑燕青、吴大朋、丁传凡

03 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

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微纳器件、低功耗芯片、电子设计自动化、IP核、模拟集成电路、数模混合芯片领域,开展新型微纳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夏银水、金庆辉、储著飞、汪鹏君、张跃军、郭智勇、钱利波、

吕业刚

 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

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电磁场理论和微波光波技术,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、光波导理论与技术、微波毫米波技术与系统、微波毫米波集成技术、光波技术、光器件与光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 王健、董建峰

05 智能芯片与系统

该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芯片、人工智能算法、智能计算构架和硬件系统等方面的关键科学和创新技术应用,实现各类传感数据的高速采集、高效分析、智能诊断、传感认知、计算系统集成和性能强化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张跃军、陈伟伟

06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

该学科方向主要从事制造系统、集成系统、数字化智能系统、计算智能理论与实用化、机器视觉、智能机器人、智能工厂/企业、工业企业大数据、组合优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董芳艳、阮殿波、陈科伟、陈特欢、项四通、娄军强、战洪飞

信息与通信工程

01通信与信息系统

主要从事以信息传输、信息网络及信息处理为主体的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研究,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、多天线MIMO技术、信道自适应技术、抗干扰技术、认知技术、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、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技术、智能射频系统、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等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陆云龙、许高明、华昌洲、徐培鹏、金明、李有明、王让定、俞建成、王刚、刘太君

02 信号与信息处理

主要从事面向网络通信的信号检测与获取、视音频处理与传输、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,包括:视音频信息的检测与分析、处理、编码与传输、重建与显示,视觉计算与机器视觉,高动态图像与视频处理、三维视频/自由视点视频系统,数字体视显微系统及信号处理等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 邵枫、蒋刚毅、郁梅、骆挺

03 移动计算与智能感知

主要从事无线环境下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,并进行系统与用户互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,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技术的交叉领域,目标是将有用、准确、及时的信息以多模态、虚拟化、智能化等交互方式提供给用户,具体研究包括移动服务、时空数据管理、大数据处理、传感器网络与信息融合、自然交互、视觉感知、移动终端图形图像技术、增强现实、情感计算、信息隐藏与隐写分析、数字内容安全、智能仪表的信息处理等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钱江波、彭成斌、金炜、刘箴、赵杰煜、陈宇综

 04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

该学位点在通信、光学、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先进通信光器件的发展前沿,主要围绕新型光子通信器件领域,开展新型红外光纤、波导、薄膜、微纳光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沈祥、王训四、徐铁峰、聂秋华、宋宝安、史力、宋少青、舒杰、干宁、唐科奇、王荣平、蒋然、伊斐艳、罗云杰、徐玉赐、竺立强、夏海平、潘建国、韩磊、姜淑娟、陈红兵、赵超

05生物医学信息处理

主要从事以生物和医学信息如医学影像、基因组等医学数据为研究对象,借助于计算机科学、信息科学以及认知科学技术,挖掘和揭示相关生物本质和医学疾病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。具体研究包括医学影像分析、影像与结构信息、影像大数据处理、计算机辅助诊断、生物医学决策、功能基因组分析等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赵玉芬、姚育东、钱唯、金炜、赵超、李燕、崔巍、廖奇、陈晓薇、张晓宏

 06量子信息与通信

量子信息与通信是研究各种量子相干特性、量子计算、量子编码和量子信息传输等,并探索量子信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,以及相应器件的设计、制造、测试和应用等。该研究方向是由量子力学、信息科学、光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专业,研究内容较为广泛。

主要博士生导师:段香梅、刘丰、许文武、顾晓。

 

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

 0809 电子科学与技术

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,是浙江省一流学科(A 类)。学科发展可追溯到 1956 年建立的原宁波师范学院,后在宁波三所高校所合并的相关电子类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。目前,本学位点已形成了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、物理电子学、电路与系统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。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、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、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等在内的 45 人高水平师资队伍,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 18 人,副高级职称教师 18 人,硕士生导师 45 人;拥有包括教育部“111”创新引智基地、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、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红外材料及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平台 6 个;近五年,承担国家级项目50 余项,其中国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 1 项、重点项目 4 项,到账纵向经费5000余万;在 IEEETrans.Ind.Electron、IEEETrans.Circ.Syst.I、IEEETrans.PowerElectron   T.、OpticalLetters.、NanoLetters等刊物发表SCI/EI论文600余篇; 授权发明专利 200余项;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、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 4 项、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2 项;授予硕士学位 近300 人,在相近学科培养博士 20余人,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1 篇,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。

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教授:英国 Napier 大学博士,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负责人,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(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 A 类)负责人,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入选浙江省“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,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IET 会员、IEEE 会员、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,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、浙江省半导体学会EDA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、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,IEEE   Trans. TCAS-II编委、通信学报编委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创重点支持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专项3项,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、重点项目、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、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多项。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、三等奖4项,在国际和国内高级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50 多篇,其中被 SCI/EI/ISTP 检索的论文有 90 多篇。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5多项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、电子设计自动化、SOC 设计、IP 核设计、微能量俘获系统等。

学位点共有导师 52 人,其中教授 14人,研究员3人。学位点现有 5个研究方向:01 电路与系统、02   物理电子学、03 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、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、05智能芯片与系统。

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

信息与通信工程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,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点,是浙江省一流学科(A类),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于2000年获批,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于2006年获批。学位点拥有“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”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、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、“多媒体通信”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浙江省国际合作基地、“新型通信与信息技术”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“新型通信技术与系统”教育部引智基地、浙江省移动网络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等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8个。近5年,本学位点新增各级纵向项目220项,包括国家级纵向项目61项,新增省部级纵向项目75项,纵向项目总经费达7517万元,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。新增横向项目100项,横向项目总经费达3398万元。在IEEE Trans. Signal Processing、IEEE Trans.   Wireless Communications、IEEE Trans. Image Processing等刊物发表SCI/EI收录论文483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6项;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3项;培养硕士研究生近700人,博士研究生70余人,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3篇,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。

学位点负责人邵枫教授浙江大学博士,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浙江省高层次人才、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。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、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学科和学位点负责人、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团队负责人、“多媒体通信”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、“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”省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、SCI期刊IEEE Access和PLOS   ONE编委、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、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等。近年来主要围绕三维视频系统的采集、编码、显示等核心环节的高效表示与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,提出针对三维视频数据的感知、编码和评价模型,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。先后负责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。发表SCI论文80余篇,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./Journal论文40余篇,4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。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、三维视频信号处理与压缩、图像与视频质量评价等。

学位点共有导师36人,其中教授15名,研究员3人,包括加拿大两院院士、国家级特优人才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、国家优青等。学位点现有2个研究方向:01通信与信息系统、02   信号与信息处理。

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 201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,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、浙江省一流学科(A 类)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。2003 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,2011 年获批移动计算与人机交互博士点。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、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浙江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、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等。

学位点在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、机器学习、机器视觉、自然计算、人机交互、图像处理、虚拟现实、数字娱乐、信息隐藏与隐写分析、数字取证、数字内容安全、无线网和传感网、移动计算、数据挖掘、模式识别、信息融合与处理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。近五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20 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;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,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等。学位点强调产学研相结合,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,努力为社会提供特色鲜明、深受欢迎的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。

学位点负责人钱江波教授:博士、博士生导师,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,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、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委员,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浙江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。主要从事分布式计算、数据库、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,SCI期刊Scientific Programming编委。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、市级科研项目,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研究。在本领域高级别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,包括IEEE Trans. on Computers、IEEE/ACM Trans.   on Networking、IEEE Trans.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  Systems等。研究成果获专利授权 30余项,市科技进步奖 1 项。

学位点共有导师31人,其中教授13名,研究员1名。学位点现有 4 个研究方向:分布计算与数据分析、智能网络与泛在计算、图形图像与人机交互、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。

 

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

0854 电子信息

电子信息学位点是 2019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,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、浙江省一流学科(A 类)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,学位点拥有教育部工程中心、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、浙江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、浙江省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。承担和完成 973/863、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,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。

学位点负责人沈祥: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、第七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分会副理事长、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负责人、宁波大学-宁波海洋研究院红外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,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、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、浙江省151人才、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、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宁波大学浙东青年学者等,研究方向主要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(其中基金委区域创新联合重点基金项目1项)、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(包括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择优委托项目)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项。在Acta Materialia、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、Applied   Physics Letters、Crystal Growth & Desig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25件,出版学术专著1部,特邀撰写《Springer Handbook of Glass》   书中的“Phase Change Memory and Optical Data Storage”章节;曾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(排名:4/6)、2019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(排名:1/8)、2021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奖、中国第十三届宁波市青年科技奖、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。

学位点科研力量雄厚,共有导师 128人,其中教授 45 人,研究员 10人,包括加拿大两院院士 1 人、国家级特优人才 2 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4 人等。现有 4 个研究领域:(1)通信工程(含宽带网络、移动通信等)、(2)集成电路工程、(3)计算机技术、(4)光电信息工程

(1)085402通信工程(含宽带网络、移动通信等)

通信工程在无线通信传输、宽带接入、通信网络与系统优化设计、图像感知与处理、视频压缩编码、沉浸式媒体、机器视觉等领域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,以及在无线射频电路、无线收发前端、射频识别、微波工程、天线技术等领域的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以及工程应用。本研究领域导师队伍拥有加拿大院士1人、国家级特优人才 2 人、国家优青1人、浙江省特优人才4人、浙江省杰青4人。

(2)085403集成电路工程

集成电路工程在集成电路设计、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、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、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、硅基光电子集成、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等方向开展了研究。

(3)085404计算机技术

计算机技术在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技术、信息安全与数字图像取证;计算机视觉、医学影像分析、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;分布式计算与计算机网络;终端应用软件、嵌入式软件设计;信息融合与处理、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。

(4)085408光电信息工程

光电信息技术在光纤通信、精密微纳加工、红外激光、红外材料及器件、先进传感技术、相变存储材料及器件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,具体可参考http://www.ir-glass.com/。

 

 
Copyright © 2010-2011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POWERED BY EECS!
学院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宁波大学北校区
电话:0574-87609488,传真:0574-87600940